基于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的理论旨趣和学术动因,本文尝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三大板块,即法治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观点。
1986年左右,在关于法哲学性质的三种观点中,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涉及到了法哲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之关系。[33] 1980年,萨默斯《富勒教授的法理学和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法哲学》中译本发表。
第二,它是以我国已有的法学理论为参照的。[81]法理学之所以是法学的一般理论,是因为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国家与法权理论时代,方法问题在体例排序上是仅次于国家与法权理论的对象的第二个问题,与前者共同处于第一章或导言之中。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所必须承担的任务。传统意义上的法哲学只是法理学的别名,未真正在哲学的意义上使用,而法学领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却有待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和范畴的角度进行阐释和论证。
[96]郑永流则认为,应继续在法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上使用法学方法,而用法律方法来指称法律适用方法。但事实上,即使是在最新的法理学教材中,也依然将法理学定位为法学的基础理论。[12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4年第21期,第20页。
[161] 3.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20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2014年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着力建设平安中国,[203]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204]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第二,领导干部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226]做社会主义法治的捍卫者。[100]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
[13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18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7-38页。
[90]我们要加强文明对话、理念交流、文化互动。[126]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第3页。[93]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文明演进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法治文明成果,值得互相借鉴和博采。[109]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统一的科学阐述和逻辑论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独创性贡献,续写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新篇章。
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法治原理,就是人们在法治实践中形成的对法治之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于法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般法理。[11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2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148]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在长期的生态治理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习近平同志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严密的生态文明思想,诸如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环境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维护的整体治理观,共建清洁世界的全球生态文明观,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思维观等,为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阐明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223]所以法治专门队伍要德才兼备。[160]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53]习近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016年12月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33页。新世纪之初,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目标任务凝练为建设法治浙江,并主持制定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2006年4月26日)。
[60] 以上论述突破了认为法律和道德水火不容、法治和德治漠不相关的传统思维定势,阐明了一种现代法治和新型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新理念,揭示出融德于法的法治之理和法德共治的实践之道。中国社会的法治现代化发轫于清末民初,先后经历了清末法制改革、辛亥革命的法制实践、北洋军阀时期的法律发展、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活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法制革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发展阶段。
[1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铺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之基。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
[51]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0页。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
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也是统领整个发展的新思想。2.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或人治都是蜗居在君权之下的手段之治。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149]要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26]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发展》(2013年3月27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4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让法律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和建设法治中国理论的形成,旨在解决法治建设方面各自为政的问题,增强法治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最后,依规治党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2.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197]习近平:《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2014年1月7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9页。1844年,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就明确使用了政治文明[62]的概念。
如果说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一族或一组理论集合,那么,基本观点则是一系列彼此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理论要素。法治专门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
三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全面改进和全方位推动立法工作。首先,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